创新扩散理论
创新扩散理论是美国学者埃弗雷特·罗杰斯(Everett M. Rogers)于20世纪60年代在《创新的扩散》一书中提出的一个关于通过媒介劝服人们接受新观念、新事物、新产品的理论,侧重大众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罗杰斯认为的创新
创新是指“一种被个人或其他采纳单位视为新颖的观念、实践或事物”。一项创新应具备相对的便利性、兼容性、复杂性、可靠性和可感知性五个要素。
什么是创新扩散
创新扩散是指一种基本社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观感受到的关于某个新主意的信息被传播。创新扩散被定义为以一定的方式随时间在社会系统的各种成员间进行传播的过程。创新扩散分为五个阶段:
- 了解阶段:接触新技术新事物,但知之甚少;
- 兴趣阶段:发生兴趣,并寻求更多的信息;
- 评估阶段:联系自身需求,考虑是否采纳;
- 试验阶段:观察是否适合自己的情况;
- 采纳阶段:决定在大范围内实施。
创新的采用者
根据人们对采用创新的态度和行动不一样,罗杰斯把创新的采用者分为了:
- 创新者(Innovators):他们是勇敢的先行者,自觉推动创新。创新者在创新交流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早期采用者(Early Adopters):他们是受人尊敬的社会人士,是公众意见领袖,他们乐意引领时尚、尝试新鲜事物,但行为谨慎。
- 早期采用人群(Early Majority):他们是有思想的一群人,也比较谨慎,但他们较之普通人群更愿意、更早地接受变革。
- 后期采用人群(Late Majority):他们是持怀疑态度的一群人,只有当社会大众普遍接受了新鲜事物的时候,他们才会采用。
- 迟缓者(Laggards):他们是保守传统的一群人,习惯于因循守旧,对新鲜事物吹毛求疵,只有当新的发展成为主流、成为传统时,他们才会被动接受。
创新扩散的S曲线
在扩散的早期,采用者很少,进展速度也很慢;当采用者人数扩大到10%~25% 时,进展突然加快,曲线迅速上升并保持这一趋势,即所谓的 “ 起飞期“ ;在接近饱和点时,进展又会减缓。整个过程类似于一条 “S” 形的曲线。
罗杰斯认为,创新扩散总是借助一定的社会网络进行的,在创新向社会推广和扩散的过程中,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提供相关的知识和信息,但在说服人们接受和使用创新方面,人际交流则显得更为直接、有效。因此,创新推广的最佳途径是将信息技术和人际传播结合起来加以应用。
其他
创新扩散模式是发展传播学的主导范式之一,为“传播促进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应用原理,来源于新闻传播学界,也在营销界中有所运用,现在也被广泛应用于解析社会各行业新事物新观念的扩散现象。